阅读历史 |

第342章 谋划未来几年工作(1 / 2)

加入书签

事情的完成需要人力,宋江无法全部包办。因此,必须发挥镇党委的引领作用,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。只有统一思想,才能达成共识,坚定信心,凝聚力量,推动通羊镇的发展。

然而,人心难测,一些人表面和气,实际工作却不尽如人意。而且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为民服务的精神,多数人是为了利益。所以,必须让他们看到希望,这需要一定的头脑和智慧。

此外,解决通羊镇人民群众的观念问题至关重要,要让他们愿意回来创业。否则,仅依靠老弱妇孺,难以成气候,必须动员更多的青壮劳力返乡。

思考了一会儿,宋江在上班后拿着水杯,朝着李长林的办公室走去,他打算和李长林好好谈一谈,为发展助力。

“书记,您怎么亲自过来了?喊我一声,我过去就行了。”

“工作没有大小之分,而且你年长于我,工作经验也比我丰富,咱们就别讲那些虚礼了。我有一些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,还得请你多多指教啊!”宋江诚恳地说道。

“书记太客气了,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,我这个官也不用当了。看你最近忙前忙后的,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啊?可别吓着我啊!”李长林半开玩笑地说。

宋江笑了笑,说:“呵呵,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,我觉得咱们不能再这样得过且过了。咱们县在全市处于末位,通羊在县里也是垫底的,每年组织部的考核都是倒数几名,实在是丢人啊!我来通羊已经三个月了,对全镇的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。其实咱们镇还是有一些优势和潜力的,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。咱们得好好商量一下,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。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,尽管说,有不对的地方我及时改正。”

“书记,你说得对,咱们真的不能再这样‘混日子’、‘混时间’了。我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,一定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!”李长林郑重地说道。

“咱们镇资源丰富,水力充足,环境优越。别人总说大山阻碍了发展,但其实不然。我们不能坐守宝山却不自知。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调研,我查阅了一些资料,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,我认为通羊镇的发展必须从招商引资、乌骨山羊、大棚、矿产、果林、茶叶这几个方面入手……”

宋江结合通羊镇的实际情况,详细地讲述了半个小时。李长林全程认真倾听,没有丝毫不耐烦,甚至有时还会拿起笔做记录。这让李长林不禁感慨,刚来这里没多久,就已经把镇上的所有情况都摸清楚了,而且他提出的发展思路并非空谈,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,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仅仅是这份认真的态度,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。

李长林说道:“书记,您真是高瞻远瞩啊!相比之下,我都有些自惭形秽了。您提出的这几条思路非常清晰,也具有很高的操作性。如果真能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,通羊镇必定能够发展起来,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我非常赞同您的意见,但我也有几点担忧,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您指出。

第一,要想致富,就必须先修路,这是永恒的道理。虽然我们镇交通便利,但各村的交通状况却非常糟糕。要想修通这些道路可是非常困难的,尤其是那些远离镇上、坐落在大山之中的村子,不修通道路将极大地不利于运输。

第二,思想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挑战。您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比较超前,村民们肯定需要时间来接受。不捣乱就已经很不错了,要想打破旧的思想观念,需要下一番功夫。如果观念不转变,说什么都是徒劳。

第三,各村的党支部成员都是一些老一辈的人担任,他们思想陈旧,观念落后。仗着在村里的威望,一直占据着这些位置。在通羊镇百分之九十的村子里,都是这些人在“霸占”着村子,倚老卖老,凝聚力非常差,根本发挥不了党支部的带头作用。上传下达只是动动嘴皮子,对于吃喝则绝不含糊。要想让他们带领村民致富,还不如保持现状。

第四,资金问题是最关键的。种植需要村民投入,养殖和畜牧业更是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。扶持行业需要政府投资,而且要做大做强,所需的资金不是我们能够承担的。这不仅需要上级的大力支持,还需要县里的政策支持。”

宋江很高兴地说:“镇长,感谢你的真诚建议。与你共事是我的荣幸。有些问题我确实没考虑到,要不是有你的提醒和补充,我还得多费些精力。你提出的问题,我已经开始准备了。关于修路,高泉实地考察了全镇情况,并制定了一个计划。虽然面临很大困难,但办法总比困难多。我会去上面争取资金和政策,就算跑断腿,也不能耽误通羊的发展。不过项目还需要你负责,我会协调各方面。”

李长林心里高兴,没想到书记如此有力度,还让他全权负责,但他还是说:“书记,这不合适,还是你负责吧,我辅助就行,我知道规矩。”

“老李,别推了,就这么定了。你我要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责、紧密配合,才能形成合力,推动通羊的工作。下午,我打算向县委刘书记汇报这些想法,争取县委、县政府的支持,你和我一起去,帮忙补充完善。”

事情的完成需要人力,宋江无法全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