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47章 纪委书记上任(1 / 3)

加入书签

李泽说:“乡里乡亲的,沟通比较方便,只要有门路,他们非常愿意一起学,而且能赚钱,起码大家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。”

宋江微笑着说:“李村长,觉悟真高。要是都像你这样,百姓何愁不兴?李泽,交给你个任务。”

“书记,您说!”

“好!动员村里的壮劳力回村,传授他们乌骨山羊的养殖方法,带领乡亲们致富。魏子华,回去后把补贴标准整理出来,保证每个村都清楚补贴标准,马上准备!”宋江说。

“哈哈,书记,太好了!我知道有补贴政策,之前我去镇上多次,都没结果。要是您能帮忙解决,乡亲们肯定会养更多羊。”李泽兴奋地说。

随后,几人跟着李泽到村里吃了顿便饭,就继续下乡了。

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这里的道路状况确实很差,这也难怪许多村民都不愿意回乡,宁愿留在外地。

农村出身的他,非常清楚道路问题是乡亲们的一块心病。对于老一辈来说可能还好,但年轻人难以理解。

下午,他们又跑了两个村子,拜访了五六户人家。

每到一村一户,宋江都努力做思想工作,鼓励外地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,并耐心宣传各种政策、创业种类和补贴。他几乎手把手地教,效果非常好,与村民打成了一片。

宋江明白,要想了解真实情况,就必须脚踏实地走进田埂,亲身感受大地气息,从群众中获取全面丰富的一手资料。

他会亲自探访群众家庭,了解百姓生活状况;也会走进田间与农民交谈,询问生产情况。他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,深入掌握调研的“一手资料”,摸清基层实际。

只有这样,他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,想出解决问题的妙招,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。这些资料和认知将为全镇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,指明清晰方向。

连续数日在乡下奔波,感到有些疲惫不堪。有些事若不亲自去看一眼,总有些不放心,还是得随时了解村民的动态。

今天是周五,回到镇上时已近傍晚五点。

“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!”宋江说道。

“书记,不辛苦,大家反而都干劲十足,热情满满!”

“是啊,书记,跟您下乡一点都不累!”

辞别二人后,宋江回到办公室,刚落座,齐正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
“书记!”

“齐主任,快进来,工作进展如何?”宋江问道。

“书记,我前两天就回来了。听说您下乡了,就没打扰您,想着等您回来再汇报。”齐正说道。

“呵呵,没办法,工作就得踏实勤恳,不下乡走走看看,根本不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为!”宋江说道。

“嗯,是的。这次下乡忙活了一个多月,我感触很深。村民们都很淳朴,只能怪我们有些村干部不作为,导致村民对村两委和政府失望。归根结底,还是村里的“带头人”出了问题,好的村干部会想办法带领村民谋取福利,不作为的村干部就只会从老百姓身上谋好处。”齐正黯然神伤地说道。

宋江安慰道:“老齐,放心吧,我们绝不会让淳朴善良的百姓受苦。那些敢从百姓身上刮油水的人,我会让他们一分不少地吐出来。说说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?”

齐正严肃地说:“书记,根据您的指示,我带着纪委的同志对违规违纪的同志进行了处理。其中,记大过2人,记过5人,严重警告10人,警告15人,追回违法所得20万元。这是结合实际情况,纪委出具的一份处理意见书。”说着,齐正把意见书递给宋江。

宋江看了一遍后说:“你们做得很好,处理意见也比较中肯。那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思进取、不动脑,得过且过,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。他们对上级唯唯诺诺、恭敬顺从,却在背后搞小动作,对下级则大喊大叫、克扣百姓钱财。思想老旧、固化,业务能力差,又不注重学习,只靠老一套的‘经验’,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,还把村委会当成自己的领地。这种人该换的就换,要把年轻有能力的推上去。”

“是的,书记,您说得太对了。这些人当中,大多数是村主任和村书记。”

随即,宋江在处理意见书上签字,并说道:“尽快把收尾工作做好。你是人大主任,在选举方面有发言权。这件事你要负责到底,物色一些年轻有为的村干部,越快越好。不行的就别占着位置,通羊镇的发展耽误不得,尽快给我方案!”

“好的,书记!”齐正回应道。

咚咚咚!

齐正刚走,门就被敲响了。

“进来!”宋江喊道。

“书记,我来向您报到!”一个声音传来,听着有些熟悉。宋江随即抬头看去,说道:“哈哈,石书记,咱们真有缘啊!你才离开多久啊,又能在一个锅里吃饭了!”

石前高兴地说道:“以后还得请书记多多指教!”

“你看这几天太忙了,都没来得及给你接风。等会儿晚上我们还是在老地方给你接个风,让班子成员认识认识!”宋江说道。

“全凭书记安排!”石前答道。

“郑帅郑帅……!”宋江喊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